凌凌發V
10-09

口袋财富安全吗?

其实是想写一篇关于P2P的文章,刚好看到社区里面好多人问口袋财富是否安全(口袋财富里面的产品目前都是对接的P2P),索性改成现在这个标题,顺便谈谈我对口袋记账的理财产品的看法(如果写得还凑合,口袋公司能给我点广告费吗?)。

首先,什么是P2P?

标准的P2P是这样的。A想借钱,B想把钱借出去赚利息,C公司决定撮合这事。C公司找A调查征信等数据,评估其还款能力,决定能否借款、以及能借多少给A。在这过程中,如果A有车、房等资产作为抵押,那么他就可以借到更多的钱,否则能借的钱可能会比较有限。然后C公司将A要借款的信息发布在其网站或者手机APP上,B在C公司的网站或者APP上将钱借给A(按国家的政策,合规的做法应该是,B将钱转到C公司在某银行存管的账户X中,再由X账户转到B的账户;总之,一个原则,不允许C公司存在资金池,防止C公司卷款跑路);借款合同到期后,A连本带息一同还给C公司在某银行存管的账户Y中(实际情况本金和利息应该是分开的子账户),C公司扣除其应得的佣金之后,按此前约定的利率,将本金及利息支付给B。

那么,P2P的风险在哪呢?

  1. A挂了或者带钱跑路了,没有任何资产抵押;
  2. 抵押的车子原来泡过水,或者抵押的房子是个凶宅,总之抵押的资产不够抵债;
  3. C公司的债权出现了太多前面两种情况,把钱赔光倒闭了;
  4. C公司把钱私吞然后跑路了,根本没有A借钱这回事;

既然有这么多种风险,那P2P还能相信吗?

别着急,咱分析分析。

第1点和第2点如果C公司风控做得好,是可以避免的。当然任何公司都可能出现坏账,但只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,这事就没那么可怕。也许你会说,万一我点背,刚好借我钱的那孙子跑路了,我找谁去啊。为了避免这个问题,大部分C公司都会这样做,将你的钱分散开,一部分借给A,一部分借给V,一部分借给I……万一A跑路了,也不至于钱都没了。另外,即便真的出现类似问题,用户的资金受到了损失,只要C公司没有倒闭,C公司都一般都会自掏腰包补偿这部分损失(要不然谁还敢钱投给他呀)。也许你会问C公司拿什么钱补偿给用户?别忘了,A借B投的过程中,C公司是要收取佣金的(就是两边的利息差),这些钱的一部分就成为了风险保证金。

至于第3点和第4点,因为E租宝的原因,国家已经加强监管力度,杜绝此类平台的产生。相关牌照的发放已经变得非常之严格,新的平台想做这行买卖的,恐怕已非常之难,现有的平台恐怕有一批也会被责令转型。

来看看不久前公布的《网络借贷暂行监管办法》中我个人认为最关键的两条:

  1. 个人借款人在同一网贷平台借款不能超过20万,在所有平台借款不能超过100万;企业借款人在同一网贷平台借款不能超过100万,在所有平台借款不能超过500万;
  2. 强制银行存管;

1规定了借款限额,这相当于从根本上限制了风险。之前可能一个人就借了数千万,然后跑路了,大伙都血本无归;新办法之下,个人在同一平台最多借20万,即便跑路了影响也有限。从这个角度来看,P2P公司的债权越分散,越是小标的,理论上越安全。

2强制银行存管,这是防止平台跑路的又一狠招。每一笔资金的流向都受银行存管,你能跑哪去?

《网络借贷暂行监管办法》自公布起12个月之后开始实行,我猜测这期间有一些不合规的公司可能会选择转型、整改,当然不排除也一些公司最后会倒闭。作为投资用户,咱当然要擦亮眼睛避开这些可能会倒闭的公司。

那么当下如何甄选靠谱的P2P平台?我总结了几条,欢迎补充:

  • 选择公司背景雄厚,创办时间长,资金实力强大的;
  • 有ICP牌照的;
  • 债权都是小标的,足够分散的;
  • 能搞定银行存管的;

不知道怎么辨别?懒得查?没关系。那就直接在口袋财富买吧。(我申明至今为止尚未收取口袋记账任何广告费☺️)

为什么我愿意信任口袋财富的理财产品呢?我们反过来思考,如果用户在口袋财富投资出现了问题,口袋记账公司会有怎样的影响?肯定是口碑全毁于一旦,没有用户再敢往口袋记账投钱了,这影响对于一个想要做互联网金融生意的公司来说应该是致命的。那么,他在选择合作平台时,势必慎之又慎,考虑的角度肯定要比我列的几条全面得多,这些从他目前选择的合作方(口袋财富的合作方是宜信和玖富)也可以看出来。

所以,如果你不太懂或是懒得花时间去筛选哪些是靠谱的P2P平台,不如试试口袋记账公司的口袋财富。

也许你会问?理财难道只有P2P这一个选择吗?当然不是,但P2P也许是收益较高、风险相对较低、还特别容易操作的一种。

后面我会写一篇关于理财入门的文章,感兴趣的朋友请关注我。


写留言